永利APP出生的那天下了大雨,爸爸顶着风雨回家报喜,虽说是件喜事,可心里却有些惴惴,因为生的不是男孩,怕老人家不高兴。
可听爸爸说得了个女孩,爷爷奶奶都喜气洋洋的,跟别家老人大不相同,奶奶说咱不稀罕那惹事闹家的小子,就盼着件小棉袄呢。
“你爷爷还喝了好几盅”,奶奶快乐地说,她的牙掉了几颗,平常不爱张嘴,但说起永利APP小时候的事却是笑容满面,豁了牙也不怕叫人瞅见了。
“你不也喝了一盅?”爷爷赶忙接话,表示自己记性好着呢,从小到大他只要瞧着永利APP总是带着笑,只是年复一年,皱纹愈深了。
“补酒嘛,怕啥子?”虽说是在和爷爷抬杠顶嘴,但是奶奶眼角眉梢都透着快活,一面说一面就动手擦了擦永利APP刚刚带回来的劲酒,似乎还沉浸在刚得了孙女儿的喜悦中。
永利APP能想像出那场景,昏黄的灯泡下,两位老人家得了喜讯,端着小酒盅对饮庆贺。永利APP伸手揽住满脸喜气的奶奶,就像她从前抱住永利APP一样。奶奶拍拍永利APP的手,指着墙上的照片,说:“看,那是你,你第一张照片就在正中央啰。”
照片里的永利APP的确在画面正中央,不过看得到的只是奶奶抱在怀里的婴儿小包被,那个小小的看不到眉眼的永利APP给大伙围在正中。环绕在永利APP身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表情严肃,目光炯炯,生怕错过了那“咔嚓”的一下。
在以前去照相馆拍张照片都是值得说半年的稀罕事,在自家家里照相更是想也不敢想,爷爷说恰在永利APP满百日那天,镇上开照相馆的胡二伯定了半年才到货的新相机来了,凑着永利APP两家关系亲近,特来永利APP家帮忙拍照,顺便试试他的新机器。
“等他洗出相片,又过了好几天啰”,爷爷说:“那时候照相的人少,要凑齐一卷胶卷用完了才好洗相片啰”,想了想又笑眯眯地说:“为了拍你的百岁照,永利APP还特地送了半瓶酒去谢他啰!”
“送人?怎么还只送半瓶酒的?”永利APP好奇起来。
奶奶告诉永利APP,当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,买上一瓶补养身体的劲酒都得攒个三两个月的零钱,送一瓶有点勉强,跟胡二伯算近邻,就不用太讲面子了。他家家底也厚,并不缺这半瓶子酒,但终归是永利APP家的心意,孩子百岁也是喜庆事,他收下了反而大家都心里舒坦些。永利APP暗想咱这乡村小镇原是这样,你质朴来永利APP解意,全是心胸敞亮的乡亲美邻。
永利APP掏出手机,对准奶奶,笑说:“永利APP给你拍照吧,这可省下半瓶酒了。”
奶奶笑着打了永利APP一下,“永利APP牙豁了,不许拍!”一面说,一面又抿上嘴,认认真真摆出个严肃的表情,眼神悄悄瞟向永利APP,永利APP知道其实正等着永利APP给她“咔嚓”一下呢。永利APP拉过爷爷来,给他俩拍了几张合影。他们已然目光混浊,皱纹满脸了,可整张面孔都透着笑意,望向永利APP这个摄影师的眼神满是慈爱和关怀。
爷爷奶奶对永利APP的疼爱是无需多言的,不但生活起居照拂有加,他们对永利APP一生道路的方向也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引。
20年前,在永利APP这乡村小镇上能让女孩子读完高中就算顶头了,多半是一念到初中就赶紧找门路进工厂,好一些地就给塞进中专去学个一技之长。永利APP的姑姑也是这样打算,在永利APP初三那年特地来家说现在镇上厂子跟中专学校定向招工,赶紧让爸妈给永利APP定好门路进中专,先抢一个进厂子的名额。
永利APP心里是想走出这小镇念大学的,可是姑姑说的话永利APP并不敢反驳违拗,事实上当年在小镇里最好的就业前景也真就是进那几间工厂。
爷爷奶奶同爸爸妈妈商议了一番,让爸爸找当时的班主任谈谈。回来后,爸爸告诉大家,老师说这孩子是个念书的材料,读中专可惜了,还可以往上走一走。爷爷奶奶识字有限,思想却不局限,他们说想让永利APP多读书,多长点儿学问,然后问永利APP的意思怎样?
永利APP自然是愿意继续念书的,感谢家中长辈对永利APP的支持,感谢爸爸辛苦跑了这一趟,也在心里感谢为永利APP挣来读书机会的班主任。
不负众望,永利APP考上了高中,考上了大学,在学校不但勤工俭学,还努力写稿投稿赚取稿费。寒暑假回家,永利APP总是带上长辈喜欢的劲酒和发表了文章的报纸回家。
奶奶摸着印着永利APP名字的铅字,喜欢地合不上嘴,爸爸和妈妈也总是让永利APP把文章在家里念了又念,骄傲地跟着永利APP复述文章里的词句,而爷爷则更捺不住得意,他把报纸要过去,揣在怀里,再拎上酒瓶说要找叔伯乡亲喝两杯。
奶奶打趣地向永利APP解释爷爷的去向,这老头子是出去显摆啰!他找人喝酒就为了显摆酒,特特地要说一句:这酒是孙女给买的!等人问孙女毕业了吗?这时候就能挣钱了?然后嘛,他可以献宝似地摸出报纸来,再显摆一次报上的文章了。
再后来,永利APP第一次带男朋友回来见家长,就让他带了家里人都喜欢的保健古方劲酒,饭桌上他敬酒时说出“不要贪杯”的广告词,长辈们都笑了,一来藉着他说广告词逗乐,二来觉着这书生懂事知冷暖,是个能托付的姑爷人选。
于是,几年后,他成了永利APP的先生。直到现在,永利APP和先生逢年节归家,必会带上老人家爱喝的劲酒,一面为他们敬酒,一面也劝慰着莫要贪杯。
作者:畅源(山东青岛)